分享到 更多

解读腕间神秘天象

2017年10月31日   

天文星象一直都是最神秘的存在,从古至今,科学家们前仆后继想要探索更广阔、更壮丽的宇宙世界,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人类的无穷智慧为我们解开了一道道谜题,而在钟表这个小小世界中,那夜幕下令人心醉的浩瀚宇宙,如果能被微缩于腕表的方寸间,以供随时欣赏,又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天文表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许我们对天文知识一知半解,但仍旧能感受到其美轮美奂的设计感与神秘感。能够把天文表做到最复杂的品牌寥寥无几,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便是其中之一。


未曾停止的探索之路


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非常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公元2 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Ptolemaeus)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 多年,直到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kolaj Kopernik)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到了1610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同时期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Johannes Kepler)发表了关于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的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在当时,即便仅仅使用简陋的天文仪器也能造就出哥白尼、伽利略与开普勒这些伟大的天文学家。


解读腕间神秘天象


由牛顿(Isaac Newton)所创立的牛顿力学


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天体力学的诞生使天文学从简单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在天文学的发展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致力于研究天体的天文学一直与钟表制造业关系密切。前者希望解释天体的起源、发展与特性,后者则致力于掌握并通过机械方式展现时间及时间与恒星运动之间永不停歇的互动步伐。据史料记载,早在1364 年,意大利人乔凡尼· 唐棣(Giovanni De'Dandi)就已依当时所拥有的天文知识制造了有七个钟面能显示日、月、星辰运动的天文钟。它是把动力机械和许多传动机械组合在一个整体里,利用几组齿轮系把机轮的运动变慢,使它经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和天体运动一致。后世的钟表即由此演变而来,可以显示太阳、月亮、星座在该时刻的相对位置,有的更可显示主要行星的位置。


在我们如今所看到的许多天文表中,天文显示并不是指一种功能,而是一类功能,是手表上与天象显示相关的功能。譬如展示不同城市上方的星空图、显示几大行星的运行轨迹或者不同城市的日出/ 日落时间、时间等式等涉及相关天文学的功能。由于内部机结构极为复杂,因此具备天文显示功能的表款往往只有少数品牌才会涉及,从功能、价格、稀有性来看,无一不是品牌的“镇牌之宝”。


本文转载自《国际精表》杂志   9月刊

相关最新RECOMMEND

在线咨询
我的卡券
0
我的购物车
0
我的心愿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