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2019年01月03日   

无论对机械表有无研究,每每提及陀飞轮这项设计总是让人眼睛一亮,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连歌手陈奕迅都曾将其化为歌名大肆歌颂,即使歌词内容与陀飞轮的精妙无甚关连,但从中亦多少能看出此装置之于时计的代表性。

陀飞轮的概念最早由宝玑大师所提出,在18、19 世纪之交的当时,人们佩戴怀表的方式通常是将之放入衣物口袋,只有在需要辨时的时候才会拿出使用,也就是说怀表常处在一个垂直的位置不动,因此怀表的机芯零件会受地心引力牵引,再加上每枚零件的重量殊异,此消彼长之下对控制时计走时速率的摆轮产生影响,进而反应在怀表较明显的走时误差上;为了有效改善怀表此一缺点,宝玑大师遂发明了陀飞轮装置——简单来说即将擒纵结构设置在一个框架内,并绕行摆轮轴心进行360°的旋转,藉著陀飞轮组件不停旋转的特性,使机芯零件得以均化补偿地心引力所形成的走时误差。不过迈入腕表时代后,由于人们佩戴腕表常处在随手腕活动的动态转换,实质上对陀飞轮的实用需求性已大幅降低,但是其不论在製表工艺的难度水准甚至是视觉上的跃动美感,均是陀飞轮魅力历久弥新的箇中要素。

而在陀飞轮诞生至今200 馀年的岁月中,表坛在此尽情挥洒创意所蜕变出的多元形态,透过以下概略分类将带您更了解其精彩内涵。

宝玑大师于1795 年研发陀飞轮装置,并在1801 年正式取得专利,成为提升时计精准度的经典设计。

1、传统陀飞轮

传统陀飞轮设计由宝玑大师所确立,也就是将马式擒纵结构的重要组成元素如擒纵轮、擒纵叉、游丝、摆轮以及夹板等固定在同一座框架内,且此框架轴心与摆轮同轴,并持续进行自转运作;陀飞轮运转时的速率最主流的设定便是1 分钟/圈,但也有一些特例像是百达翡丽出产过50 秒一圈的陀飞轮,或是如宝玑本身及OMEGA 曾分别推出转速为5 分钟与7 分钟的陀飞轮变体,纯粹就理论上来看,其实陀飞轮的速度不宜过慢,如果转速设定超过10 分钟以上,试想当腕表随佩戴者手部活动时,陀飞轮组件还缓缓地近乎在原地停留,则陀飞轮就会沦于虚设般实质效能有限。传统陀飞轮在结构设计上为求稳固坚实,表厂通常都会在框架顶层接近面盘的部分设置固定桥板,使得陀飞轮即使镂空程度高,也还能保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而通常陀飞轮桥板又是一项可供表厂大作文章的细节,由此雕塑腕表的个性与识别度。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这只1815 陀飞轮是朗格旗下少见将陀飞轮装置置于面盘的案例,其框架桥板採用简约的横梁。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Classique 万年曆陀飞轮面盘下半的镂空范围广大,使双边呈五角箭头型的固定桥板作用更形突显。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江诗丹顿 Vacheron Constantin 近期新推的Malte 陀飞轮属传统设计,其略带针锥型的桥板与马尔他十字型框架搭配得宜。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芝柏表 Girard-Perregeaux的三金桥沿发条盒、中心轮到陀飞轮均各被一枚桥板所覆盖,’14 年採新搭桥方式更强化表款立体感。

2、卡罗素装置宝

Karrusel 卡罗素装置具有与陀飞轮相同的设计出发点,并在1894 年由定居英国的丹麦籍製表师Bonniksen 所发明,"Karrusel" 意为旋转木马,追本溯源就是发明者为了形容擒纵调速系统运转的动态而定名。在一般对卡罗素的认知裡,除了它是「平民版」的陀飞轮之外,卡罗素的摆轮轴心与旋转框架不在同一轴线上、属于偏心设计,而卡罗素常见的自转週期则是将近1 小时的52.5 分钟,结构上较之陀飞轮精简、反应在表款的价格上也容易入手得多。不过前述关于卡罗素的特徵重点仅是比较广为人接受的说法,实际上卡罗素或陀飞轮从来就不存在一个明确标准的定义,因此将之视为陀飞轮的一种变化形态,或许会比吹毛求疵地执意去区别两者的楚河汉界更具意义。今日表坛的卡罗素作品其实相当有限,其中又以宝铂较常推出这类设计,但是其对于卡罗素的诠释是否符合传统观点,又存在见仁见智的讨论空间。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卡罗素在现代腕表上较少见,不过宝铂 Blancpain 在2008 年重新复兴此一设计,并将旋转週期改良为1 分钟。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08年宝铂 Blancpain 推出的卡罗素腕表,除了缩短旋转週期,其採用同轴式框架也与传统观点的卡罗素不同。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继13 年两款令人印象深刻的卡罗素进阶作品,14年宝铂 Blancpain 再将卡罗素装置结合月相显示一新耳目。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雅典 Ulysse Nardin 亦曾经于腕表上重现卡罗素装置,此款则是Freak系列融汇卡罗素与陀飞轮结构的少见形态。

3、飞行陀飞轮

陀飞轮发展到了一定成熟期,製表师们也开始出现不同的改造创意,如约莫在1930 年代前后,当时在德国Glashütte 钟表学校任职的製表名师Alferd Helwig 便首度在教学模型上落实一种由传统陀飞轮衍生的新设计,其虽同採摆轮与旋转框架同轴运作的模式,但却捨弃顶层桥板组件,而改从陀飞轮底部进行固定工程,少了桥板的视觉屏障后,陀飞轮框架彷彿悬浮在面盘上,成为此种被称为飞行陀飞轮设计的滥觞。飞行陀飞轮的特色除了视感上更佳的穿透性,其多少也能降低机芯组件的重量负荷,却也因此往往伴随结构稳定性的疑虑,为表厂在推出此类作品时所必需克服的一大技术关卡。话说回来,飞行陀飞轮的悬浮效果也间接影响了陀飞轮框架的设计,愈是特别的造型愈能吸引人们注目,尤其有些品牌更会将其融入自身识别意象(例如卡地亚或伯爵作品可见"C" 字与"P" 字造型),赋予飞行陀飞轮旋转动态更美型的基础。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2014 年宝格 Bvlgari 丽一鸣惊人的Octo Finissimo 陀飞轮薄度惊人,结构上也採飞行陀飞轮以尽可能压缩空间。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伯爵 Piaget 也善加利用陀飞轮框架,融入象徵品牌的P 字造型,其穿透效果更是彻底。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卡地亚 Cartier 旗下陀飞轮多数不採用顶层桥板加以固定,使得陀飞轮框架上的C字型更能直接映入眼帘。
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罗杰杜彼 Roger Dubuis 旗下的飞行陀飞轮具有凯尔特十字的框架外型,简单俐落又互相对应,运转时美感乍洩。


您可以通过盛时手机版访问:你所知道的陀飞轮到底有多复杂?
在线咨询
我的卡券
0
我的购物车
0
我的心愿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