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2018年05月08日   

陀飞轮是宝玑大师众多发明中最令人激赏又匪夷所思的一项,目的是减少怀表由于万有引力干扰擒纵而造成的走时误差。这个常识,如今连没有陀飞轮的人都能脱口而出。但进入腕表年代,由于材料的改进和加工精度的提高,普通擒纵的准确性已大为提高,甚至一个光摆也可以轻易达到天文台级水平。更重要的,随着手腕的自由甩动,已经模糊了地心吸力对擒纵不同方位的影响。劳力士和日本精工从未做过陀飞轮,却成为计时精准的标杆,陀飞轮在手表上的实用性逐渐受到质疑。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因此在钟表圈内,陀飞轮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甚至有人把表迷粗暴划分成两类,购买与拒绝。一个陀飞轮,成为收藏两派的楚河汉界。河的这一边,是钟情于机芯优美的唯美派,特别迷恋擒纵上的疾徐律动;而界的哪一边,是注重效用和精准的实用派,拒绝上手陀飞轮。观点的分歧并不能证明谁的错对,就我熟悉的,两派都有非常资深的收藏家。我虽然藏有很多陀飞轮,却也非常理解另一派对陀飞轮的淡漠。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配图来自网络

世间万物大都是为了满足动物的物质需求而产生或发明的,但到后来,却有一些蜕变成只满足精神层面的装饰,功能需求退为其次,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比如西装或裙子,保暖的诉求已经微乎其微。更贴切的例子是性交,天然的目的当然是生殖,这是最原始的功能。但渐渐,人类在繁衍过程中顺便把这种功能异化升华成一种“娱乐”,美其名“做爱”,令拒绝生育的适龄人群也甘之如饴不能自拔。其实用功能反而退化成偶尔为之的灵光乍现,甚至成了过度纵欲的惩罚。医学昌明至今,纯粹传宗其实已用不着“交”。

同样道理,陀飞轮为精准而生,却为美丽而活。过分根究她的实用功能其实是一种没有充分进化的动物思维。人类无法戒除繁衍之外的男女之欢,果真那样,生活多么乏味。同样,只关注生殖功能而恪守自己的童子身,藏表里没有一块陀飞轮,也真的有点没趣。

归根到底,拒绝陀飞轮的理由大概有两个:一是无用,二是太贵。但“贵而无用”从来都是奢侈品的特征。所以,说腕表是奢侈品,陀飞轮才是标签,要想炫,就是这一点。这一期的陀飞轮专刊也无法改变陀飞轮“无用”的命运,却有可能使陀飞轮变得更加奢侈。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芝柏著名的三金桥陀飞轮

机械表复兴以降,陀飞轮除了成为各手表品牌炫技的金字招牌,还是独立制表人的一块敲门砖。当年的矫大羽、F.P.Journe、Antoine Preziuso、Thomas Prescher、Beat Haldimann到今日的马旭曙等等,都是以陀飞轮开路。进入千禧年后,各式陀飞轮争奇斗妍优劣杂陈,甚至还出现了只出产陀飞轮的奇葩——高珀富斯。陀飞轮也从宝玑时代的一维平面发展到二维、三维立体。并且,还异化出一些非经典的新结构,如雅典的“奇想”,沛纳海的“烧鸡”……严格说不算传统的陀飞轮,但也是把“擒纵旋转起来”。不管怎么变化,依然是众多复杂功能中最奢侈也最“无用”的一项。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雅典的“奇想”

既然陀飞轮对精确无助,就只能向优美发展。曾经有人在书中将陀飞轮的舞动比喻为华尔兹,很传神,都是踏着优雅节奏的回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欣赏过原汁原味的华尔兹,金碧辉煌的穹顶,尊贵华丽的服饰,急缓疾徐的舞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现场伴奏,烘托出华尔兹的高贵和妙曼。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配图来自网络

但是,如果将这种皇家舞蹈搬到乡间的晒谷场,长裙席卷尘土,赤脚夹着泥巴,高音喇叭吵嚷着跑调的录音,会是怎样的图景?所以,也很难想像一个美轮美奂的陀飞轮放在没有打磨的机芯上舞动,这样不但不美,还会很丑。没有黑绒布的衬托,白珍珠的成色就会大打折扣。

有一金句:“中国人买啥啥就贵、卖啥啥就贱”,陀飞轮可以立此存照。瑞士大牌子的陀飞轮,据说是中国人买贵的,我大概也同意,因为自己就是一分子。不过,不说不知道,中国才是世界上制造陀飞轮产量之执牛耳者,但不肯在质量美观上下功夫,却将价格的门槛调低到连非表迷都想上手的水平。长此下去,有可能影响整个陀飞轮世界的格局和走向。这几年,被瑞士高价蹂躏到麻木的我,竟然毫无知觉地买过50多只各式国产陀飞轮。但陀飞轮诉说的不是实用,而是漂亮,第一生产大国为什么不做坚守美丽的护花使者?

除了国产的,这十几年,我还断续买了十几只高端品牌的陀飞轮。我一般极少建议朋友购买陀飞轮,无谓挑起“无用”的争论。但如果有人想明白了要入手,我又会由衷为他高兴,也乐于分享我的经验。那么,什么是好的陀飞轮?或直接一点,什么最值得购买?我的回答不是购物指南,只是选择最符合我自己审美的。如仅是强调性价比,国产才是不二之选。

首先,陀飞轮要清晰可见,除了大轮子(如江诗丹顿),更致命的,还要向上浮凸。陀飞轮通常都是下陷在表盘里,如果陀飞轮能略高出表面(至少平表盘),就可以清晰看到陀飞轮的律动,格拉苏蒂做得特别出彩。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格拉苏蒂原创一分钟飞行陀飞轮 1997年作品(照片出处Sotheby's)

其次,转轮要中置,因为陀飞轮例牌要开一个大洞,放在上下左右都会破坏美感,躲在背后又不够“奢侈”。只有在中央旋转,才能重点突出,整体均衡,有欧米茄作出榜样,可惜做不到浮凸。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欧米茄中置陀飞轮

如能兼得鱼和熊掌——浮起又中置,技术上颇有难度,但肯定是我的最爱。独立制表人Haldimann的H1居然做到了,大大的转轮在中央凸出,表身却小巧纤薄,达到了一维陀飞轮的美学极致。当我2006年在巴塞尔首见美人,心神恍惚,但碍于入不敷出,相思苦等一年后,才自不量力揽入怀中。苏行长说的好:了此残生!之后我就不断告诫自己,H1是最后的疯狂,要跟陀飞轮说再见了!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独立制表人Haldimann的H1中置陀飞轮

不过,看到独立制表人Vianney Halter在2013年日内瓦Grand Prix的获奖新作,三轴陀飞轮Deep Space,依然是中置,依然是凸出表盘,我只能忘记这个自律,一年预算瞬间榨干。一贫如洗后唯有不断安慰自己,这是三维的,H1是平面的。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Vianney Halter2013年日内瓦Grand Prix获奖作品——三轴陀飞轮Deep Space

接着,另一位独立制表人Thomas Prescher的三维Triple Axis。

陀飞轮--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美

Thomas Prescher的三维Triple Axis

怀表年代的陀飞轮存世几稀,能拍出天价,是囿于当时的手工条件而显出高超的制作难度。但进入CNC年代,却难不倒开车床的学徒。因此,当代陀飞轮的难点并不在制造,其价值集中体现在创意和设计,这其实也是“无用”派捂住钱包的另一个理由。但在一个靠创新推动的年代,我们理应不吝为想象力买单。如果想象力不值钱,硅谷早就改种葡萄了。

陀飞轮的世界其实很精彩,永远都有大师前赴后继殚精竭虑推出结构非凡律动优美的陀飞轮,也永远有表迷视死如归义无反顾为“无用”的奢侈喝彩捧场!

本文选自《时间艺术》

在线咨询
我的卡券
0
我的购物车
0
我的心愿单
0